close

關渡公_180704_0004.jpg

關渡公_180704_0002.jpg

關渡公_180704_0003.jpg

「關渡」是由凱達格蘭族語「Kantou」而來,西班牙文獻中則記為「Casidor」;另因發音語系不同,故產生多整別稱,常見有「甘答」、「干豆」、「干荳」、「肩脰」、「墘竇」和「官渡」等,基本上是由平埔族語所音譯而來。直到乾隆25年(1760)續修《臺灣府誌》時,始出現「關渡」;日治時代一度改稱為「江頭」,但是光復後又恢復成

「關渡」是由凱達格蘭族語「Kantou」而來,西班牙文獻中則記為「Casidor」;另因發音語系不同,故產生多整別稱,常見有「甘答」、「干豆」、「干荳」、「肩脰」、「墘竇」和「官渡」等,基本上是由平埔族語所音譯而來。直到乾隆25年(1760)續修《臺灣府誌》時,始出現「關渡」;日治時代一度改稱為「江頭」,但是光復後又恢復成「關渡」,並沿用至今。

  據《諸羅縣志》所記,關渡宮創於康熙51年(1712),謂:「天妃廟:一在外九莊笨港街。三十九年,居民合建。一在鹹水港街。五十五年,居民合建。一在淡水干豆門。五十一年,通事賴科鳩眾建。」關渡宮是臺南以北歷史僅次於北港朝天宮的媽祖廟,信徒遂有「南有北港媽,北有干豆媽」的諺語流傳。鳩眾建廟的賴科是當時主管北臺灣「大雞籠社」(基隆及北臺灣沿海地區)原住民的通事,他的職權是代表政府向原住民收取餉稅及指揮原住民從事勞役,故得以調度原住民從事關渡宮的創建工程。天妃廟初創落成,《諸羅縣志》記載其熱鬧情形說:「靈山廟:在淡水干豆門,前臨巨港,合峰仔峙、擺接東西二流與海潮匯,波瀾甚壯。康熙五十一年建廟,以祀天妃,落成之日,諸番並集。忽有巨魚數千隨潮而至,如拜禮然。須臾,乘潮復出於海,人皆稱異。」囿於物資有限與社會環境,僅以茅草做為屋頂、因陋就簡地籌建完成。

  康熙51年是關渡宮建廟之年,是洋盜鄭盡心在淡水外海窺伺之時,關渡宮位居進出臺北盆地要津,是當地住民信仰重鎮,主管官署諸羅縣更加重視其資訊蒐集功能,積極改善其硬體設施。康熙54年(1715),也就是草創後第三年,即被重新改建成木構瓦頂的新建築。縣令周鍾瑄不僅從嘉義跋涉數百公里,前來臺北為重建的天妃廟題名「靈山」,還將關渡宮後山及臨臺北湖埔地數十甲,授予住持僧綿遠來招佃開墾收租,讓關渡宮得以永續經營下去。

「關渡」,並沿用至今。

關渡公_180704_0008.jpg

關渡公_180704_0005.jpg

關渡公_180704_0006.jpg

關渡公_180704_0007.jpg

 

   關渡宮  

 地址: 112台北市北投區知行路360號

主神 天上聖母媽祖
 

購買逛逛商品商店  MOMO摩天商城 .  Line官方商店. MJBOX行李箱官網

每個平台優惠,折扣都不有大大不同唷  

Mj-box官方客服Line搜尋 @mjbox

YOUTUBE影片搜尋  Mjbox    <週週新增影片,內容很豐富,記得按關注唷> 

粉絲團搜尋    Mjbox   <粉絲團優惠訊息更多,抽獎活動超多,中獎機率超高,每天都有特賣直播,趕快來按讚>  

《諸羅縣志》所記,關渡宮創於康熙51年(17

 

12),謂:「天妃廟:一在外九莊笨港街。三十九年,居民合建。一在鹹水港街。五十五年,居民合建。一在淡水干豆門。五十一年,通事賴科鳩眾建。」關渡宮是臺南以北歷史僅次於北港朝天宮的媽祖廟,信徒遂有「南有北港媽,北有干豆媽」的諺語流傳。鳩眾建廟的賴科是當時主管北臺灣「大雞籠社」(基隆及北臺灣沿海地區)原住民的通事,他的職權是代表政府向原住民收取餉稅及指揮原住民從事勞役,故得以調度原住民從事關渡宮的創建工程。天妃廟初創落成,《諸羅縣志》記載其熱鬧情形說:「靈山廟:在淡水干豆門,前臨巨港,合峰仔峙、擺接東西二流與海潮匯,波瀾甚壯。康熙五十一年建廟,以祀天妃,落成之日,諸番並集。忽有巨魚數千隨潮而至,如拜禮然。須臾,乘潮復出於海,人皆稱異。」囿於物資有限與社會環境,僅以茅草做為屋頂、因陋就簡地籌建完成。

  康熙51年是關渡宮建廟之年,是洋盜鄭盡心在淡水外海窺伺之時,關渡宮位居進出臺北盆地要津,是當地住民信仰重鎮,主管官署諸羅縣更加重視其資訊蒐集功能,積極改善其硬體設施。康熙54年(1715),也就是草創後第三年,即被重新改建成木構瓦頂的新建築。縣令周鍾瑄不僅從嘉義跋涉數百公里,前來臺北為重建的天妃廟題名「靈山」,還將關渡宮後山及臨臺北湖埔地數十甲,授予住持僧綿遠來招佃開墾收租,讓關渡宮得以永續經營下去。

「關渡」是由凱達格蘭族語「Kantou」而來,西班牙文獻中則記為「Casidor」;另因發音語系不同,故產生多整別稱,常見有「甘答」、「干豆」、「干荳」、「肩脰」、「墘竇」和「官渡」等,基本上是由平埔族語所音譯而來。直到乾隆25年(1760)續修《臺灣府誌》時,始出現「關渡」;日治時代一度改稱為「江頭」,但是光復後又恢復成「關渡」,並沿用至今。

  據《諸羅縣志》所記,關渡宮創於康熙51年(1712),謂:「天妃廟:一在外九莊笨港街。三十九年,居民合建。一在鹹水港街。五十五年,居民合建。一在淡水干豆門。五十一年,通事賴科鳩眾建。」關渡宮是臺南以北歷史僅次於北港朝天宮的媽祖廟,信徒遂有「南有北港媽,北有干豆媽」的諺語流傳。鳩眾建廟的賴科是當時主管北臺灣「大雞籠社」(基隆及北臺灣沿海地區)原住民的通事,他的職權是代表政府向原住民收取餉稅及指揮原住民從事勞役,故得以調度原住民從事關渡宮的創建工程。天妃廟初創落成,《諸羅縣志》記載其熱鬧情形說:「靈山廟:在淡水干豆門,前臨巨港,合峰仔峙、擺接東西二流與海潮匯,波瀾甚壯。康熙五十一年建廟,以祀天妃,落成之日,諸番並集。忽有巨魚數千隨潮而至,如拜禮然。須臾,乘潮復出於海,人皆稱異。」囿於物資有限與社會環境,僅以茅草做為屋頂、因陋就簡地籌建完成。

  康熙51年是關渡宮建廟之年,是洋盜鄭盡心在淡水外海窺伺之時,關渡宮位居進出臺北盆地要津,是當地住民信仰重鎮,主管官署諸羅縣更加重視其資訊蒐集功能,積極改善其硬體設施。康熙54年(1715),也就是草創後第三年,即被重新改建成木構瓦頂的新建築。縣令周鍾瑄不僅從嘉義跋涉數百公里,前來臺北為重建的天妃廟題名「靈山」,還將關渡宮後山及臨臺北湖埔地數十甲,授予住持僧綿遠來招佃開墾收租,讓關渡宮得以永續經營下去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jbox889 的頭像
    Mjbox889

    Mjbox-旅遊趴趴GO

    Mjbox8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